

王蒙(化名),男,14周歲。在校八年級學生,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寄養在外祖父母家,加之學業考試的失敗、代養人的責備、學業的擔憂、社交的障礙、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,一方面精神頹廢、自卑,另一方面對老師、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,人際關系緊張,從而萌發厭學逃學情緒,甚至想退學,心理問題嚴重。
獨子,父母均為工人,家里經濟條件一般,在家很受寵愛。12歲時父母下崗后,為改善家庭生活條件,到另一城市打工,他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。經詢問調查,父母身體健康,無人格、精神上的異常,家族中無精神病史。
[主訴]
近兩個月來情緒時而低落,時而煩躁焦慮,易激惹,覺得被別人看不起,氣憤時想痛哭卻只抽噎,對自己的學習現狀非常不滿意,想退學跟隨父母去打工。
個人陳述:我以前學習蠻努力,成績很好,剛讀初一時,爸爸媽媽先后下崗了,沒辦法,他們就去外地謀生,把我寄養在外祖父母家,他們只是偶爾打個電話回來,去年過年也沒回來。
他們外出打工很辛苦,每個月只給我400元生活費,我寄住在姥姥家,被舅舅舅媽瞧不起,我感覺自己是大家的負擔。別人的父母雙休日都會帶他們出去郊游、吃“肯德基”、看電影,我卻只能呆在家里。課間休息與同學聊天都沒有共同的話題,干脆一個人呆著,生怕別人瞧不起我。課堂上老師提問,我答不出,有同學笑話我,我下課就找他麻煩,甚至動手打了他。老師很嚴厲地訓斥我,我氣得掉眼淚,現在同學也不敢理我,他們都看不起我 ,因而上次學校組織秋游我也不愿參加。
在學校很沒有勁,上課聽不進去,注意力不集中,心慌意亂,現在干什么都沒興趣。進入初二第一次月考,成績下降,姥爺說我笨,不是讀書的材料,以后考不上大學,不如當初讀個技校,早點工作,養家賺錢。他說的話讓我很煩躁。后來幾次都沒考好,我很焦慮。自己也想改變成績不好的狀況,但是發現雖然用功了,但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,而且自己的努力也沒有得到老師的承認和肯定,想讓爸爸出錢上個補習班,可是他們又不在身邊,別的同學學習不懂的時候還可以問問爸爸,我卻不能。后來上課聽不懂干脆就不聽,作業不會做就不做,考試卷稍難一點就不寫。老師也找過我談話,但我就是聽不進去。有幾次還頂撞了科任老師。
在學校沒有朋友,回到“家”又沒人可聊天,很郁悶,這種狀態有兩個多月了,自己很想擺脫目前的狀況,想退學跟爸媽去打工。不知道該怎么辦,聽說學校有心理咨詢室,就想找個人訴說煩惱,尋求幫助。
咨詢師的觀察和他人的反映
咨詢師的觀察:課間前來咨詢時,特意要求回避其他教師,求助者來咨詢室時,衣飾整齊,提及父母時,語氣凄涼,眼神憂郁,神情緊張,情緒十分低落,話少,常常陷入沉默,言語不是很流暢,思維反應緩慢,說話吞吞吐吐的,對咨詢師有一種不信任的感覺。自知力較完整,對自己的情緒現狀有一定的認識,心理過程協調一致,邏輯思維正常,思想略顯偏激。兩個多月來對初二學習生活不適應,找不到人傾訴,成績不理想。
班主任的反映:求助者剛入學時,學習比較認真,上課也較專心,作業都能完成,但從七年級下學期起,他的成績越來越差,又缺乏必要的輔導,成績在班級里屬于中等偏下,他非常自卑,也越來越不認真學習了,上課時漫不經心,或睡覺或低頭做小動作,經常不完成作業,考試題目稍難就交白卷,無論老師怎么批評就是屢教不改。與同學關系也較疏遠。一次同學動了他的文具盒,他很嚴肅地告訴同學:“不要動我的東西?!蓖瑢W隨口說了一句:“一個破盒子,有什么了不起,我還不稀罕呢!”他覺得同學侮辱了他,上去就打,把同學打得鼻血直流。老師說他,他還不樂意。課堂上也有好幾次因為一點小事與科任老師發生沖突,因影響同學上課,被多次請到我辦公室來。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也不太愿意參加,最近還常常逃學,真是無藥可救。每個老師提到他時,都是搖頭、嘆息、抱怨甚至憤怒。
外祖母的反映:家族中無精神疾病遺傳史,求助者小的時候很聽話,也無重大身體疾病,性格較內向,成績也不錯。父母外出打工后,與父母長期分開,有點憂郁,因為在我家住,性格更內向。在家很少說話,一般就是問一句答一句,成績下降了很多,在家邊寫作業邊聽音樂,就上前說了他兩句,就嫌我們嘮叨,“砰”的一聲把房門關起來,以后回家就關門,也不知道在房間里干什么,吃飯的時候才出來。初二第一次月考沒考好,他情緒還很不穩定,一會說不想讀書了,一會又說想去找工作。
診斷和鑒別診斷
(一)心理狀態的評估:
精神狀態:情緒不穩定,心情壓抑,想痛哭;注意力不集中,懶散不愿參加文體活動。
身體狀態:身體消瘦,有時入睡不好。
社會交往狀態:不愿與長輩交往,亦沒有朋友,情感不能得到理解和宣泄。產生退學念頭。
(二)初步診斷
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。
問題原因分析
生理原因:
14歲屬于青春期,認知和情感飛速發展,由于生理成熟與心理滯后的不平衡性,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,心理發展呈現錯綜復雜、矛盾重重的局面,逆反心理的表現也十分突出,因而情緒不穩定。
心理原因:
與父母長期分離,情感缺失性孤獨、焦慮、煩躁,安全感喪失;月考成績不理想自信心下降 ;性格偏內向、敏感、脆弱。
社會原因:
考試失利后,姥姥姥爺的言語刺激,得不到社會支持;缺乏正確的交往技巧,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;缺少關愛,面對挫折和壓力無從宣泄。老師過于嚴厲的批評,部分教師缺乏對發展心理學的學習,不能正確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出現的行為問題,對問題夸大,上升到道德敗壞或者心理扭曲,采取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。
咨詢效果評估
經過10次的心理輔導,基本達到預期目標
(一)社會接納程度評估
家里人反映:與父母在一起很開心,話明顯多了,飯桌上時常提起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。
老師反映:發言較之前明顯主動,成績也在逐步提高,現在還是學校羽毛球隊隊員。
同學反映:他羽毛球打得很棒,時不時還教我們幾招呢,學習上有問題,也會向同學請教了。
(二)自我接納程度評估
求助者自我評估:情緒低落明顯好轉,并對自己建立起信心,開始以積極的熱情投入自己的學業當中。尤其是有了親人對他的支持和認同,他感覺自己也還不錯。
